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2015年武汉市民防知识电视竞赛参考题

作者:发布时间:2015-04-01

 

2015年武汉市民防知识电视竞赛参考题

 

A 人民防空部分

 

一、武汉市人民防空建设发展史

1、武汉市的防空建设开始于1935年。

2、1936年成立的武汉防空筹备处,是武汉市最早的防空组织指挥机构,

3、1937年8月20日晨5时,武汉市首次发放防空警报。

4、1937年8月21日,日机开始轰炸武汉,至1938年10月25日沦陷,共遭日机空袭72次(汉口31次,武昌32次,汉阳9次)。日机投弹3080枚,炸死1651人、伤3147人,炸毁房屋3437栋(汉口554栋,武昌1359栋,汉阳1524栋)。

5、1938年1月4日,日机空袭汉口、汉阳,中国空军击落日机一架,揭开了武汉空中保卫战的序幕。

6、为支持中国人民抗战,1938年1月5日,苏联空军志愿队100余人到达武汉,支援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在武汉先后进行了“二·一八”、“四·二九”、“五·三一”、“八·三”等四次大空战。

7、“二·一八”空战:发生在1938年2月18日12时许,中国空军击落日机14架。李桂丹、吕基淳、李鹏翔、巴清正、王怡5人英勇殉国。

8、“四·二九”空战:发生在1938年4月29日。日机54架空袭武汉,苏联空军志愿队与中国空军共67架战斗机迎敌,击落日机21架,日军飞行员50余人被击毙、2人被俘获,我军损失飞机12架。著名文学家、画家丰子恺为此赋诗词6首,有“花雕美酒饮千盅,谈话有威风。”之句。

9、在“四·二九”空战中,中国飞行员陈怀民驾驶的飞机受到5架日机围攻,难以突围。陈怀民驾机冲向一架日机,与之同归于尽。为纪念年轻的英雄,国民政府将原日租界沿江的南小路以“陈怀民”命名。

10、“五·三一”空战:发生在1938年5月31日。日机57架侵犯武汉,被击落14架,中国空军仅损失2架。

11、“八·三”空战:发生在1938年8月3日,日驱逐机50余架、轰炸机18架进犯武汉。我空军于武昌南湖上空激战30分钟,击落敌机12架,俘敌飞行员3人。我机损失6架。

12、1861年汉口“开埠”后,外国资本家先后在汉口沿江一带划分租界,设立洋行,建立堆栈。在这些高楼下,修筑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约1万平方米,主要用于贮存物资、躲避炸弹或楼房坍塌。例如洞庭街的巴公大楼、现武汉越剧团、滨江饭店下的地下室均建于解放前。

13、1935年9月8日,武汉市在中山公园举办首次防空展览。参观民众大约100万人次。

14、1936年2月,由湖北省航空协会投资,在汉口梅神父路(今江汉北路)自行设计第一个防空地下室,约40平方米。

15、武汉市人民防空委员会于1950年11月19日成立(对外称冬防委员会),市长吴德峰任主任。这是解放后最早成立的全市人民防空领导机构。

16、武汉市人民防空指挥部于1950年11月27日成立,是全市防空最高指挥机构。市长吴德峰任总指挥,市委书记张平化任政治委员。

17、武汉市人民防空办公室于1950年11月成立。

18、1954年,武汉市被列为全国防空重点大城市之一。

19、1956年,武汉市被确定为全国20个防原子武器城市之一。

20、1971年10月,武昌火车站广场地下人防工程开工,代号“101工程”。当时有百万市民参加了建设。在当年8月进行工程设计时,要求达到平战两用。

21、1973年8月28日,武汉市第一条地下人行过街道在汉口航空路、利济北路道口动工,年底投入使用。

22、1982年,武汉市第六次党代会召开,会议将建成蛇山地下一条街列为全市十件大事之一。

23、1987年7月,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授予武汉市“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先进城市”称号。

24、1988年4月,省人防办、省教委确定我市在7所中学初中二年级的各一个班进行“三防”知识教育试点。2005年,“三防”知识教育改为人民防空知识教育,2014年改为防空防灾知识教育。目前,全市年均受教育学生8万人左右,累计受教育学生超过150万人。

25、1987年7月,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授予武汉市“人防工程平战结合先进城市”称号。

26、1991年9月28日,结合汉口新火车站修建的武汉地下商业城一期工程开业。工程总面积57000平方米,是当时全国最大的一座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人防工程。

27、1997年9月5日,江汉区安装全省第一台JDS—G电声警报器。

28、1998年4月25日,由市长王守海发布武汉市人民政府令第98号,颁布《武汉市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这是我市第一部人防地方行政规章。2010年11月11日市人民政府令第212号修订,2014年5月9日市人民政府再次修订。该管理办法共23条,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与人民防空警报设施有关的单位和个人。

29、2001年4月,市政府同意在两个国家级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开展人民防空工作。

30、2001年9月11日,硚口人民广场人防工程动工兴建,这是我市第一个结合绿化广场修建的大型单建式人防工程。2002年9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开辟为中百仓储宝丰路店。

31、2002年8月6日,汉南区人民防空办公室正式成立,标志着全市13个行政区全面开展人民防空工作。

32、2002年12月2日,“百步亭花园社区人民防空办公室”正式挂牌,这是全省第一个社区人防办公室。

33、2003年初的武汉市第十届政协第一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宋俭、赵俊新等提出“在10月25日(武汉沦陷日)下午16时拉响警报,……并由此成为惯例”。2003年的10月25日,正是武汉在抗日战争中沦陷65周年。将试鸣防空警报与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结合起来,外地城市早有先例,如沈阳确定在每年的9月18日,南京确定为南京大屠杀的12月13日。2003年10月25日16时,武汉市成功举行年度防空警报试鸣。2004年8月1日起施行的《武汉市人民防空条例》第28条规定“每年10月25日进行全市人民防空警报试鸣”。

34、2003年4月,市人防办、武汉警备区司令部联合发文,确定在江岸、江汉、硚口、汉阳、武昌、洪山、青山等七个中心城区的街道;东西湖、蔡甸、江夏、黄陂、新洲、汉南区所辖的吴家山、蔡甸、纸坊、前川、邾城、纱帽等街道开展人民防空工作,并赋予街道人民武装部人民防空的职责,负责组织实施街道人民防空工作,在全国率先建立起市、区、街(乡、镇)三级人防管理体制。2007年以后,加强了社区人防“网络”建设,全市逐步形成了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民防工作格局。

35、街道辖区内的人民防空工作由街道人民武装部负责组织实施,接受区人民防空办公室的领导。街道人民武装部承担的人防工作职责主要有:(1)贯彻执行人民防空法律法规和各项政策;(2)对辖区内人民防空工程建设及已建工程的维护管理进行监督;(3)按照上级人防部门的要求,开展人民防空组织指挥工作,并负责辖区防空袭方案的修订和组织实施;(4)对辖区内防空警报设施维护管理进行监督;(5)开展社区《人民防空法》及人民防空知识的宣传教育;(6)协助区人民防空办公室对违反《人民防空法》的行为进行执法;(7)完成上级人防部门交办的其它人防工作任务。

36、2004年4月28日,武汉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武汉市人民防空条例》。5月29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批准。自2004年8月1日起施行。这是武汉市第一部人防地方性法规,也是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部施行的人防地方性法规。

37、2005年10月底召开的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授予武汉市“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称号。2010年10月底召开的第六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再次授予武汉市“全国人民防空先进城市”称号。

38、武汉市在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中认真贯彻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兼顾人防防护要求。2008年12月,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武汉长江隧道通车,安装的降落式双扇防淹防护密闭门在国内首次解决了过江隧道设防无门槛的技术难题;密闭门单扇重达17吨,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防护门,被称为“第一防护门”。在2004年底开工的武汉长江过江隧道工程和武汉地铁建设中,全面落实了人防防护要求。市人防工程专用设备厂生产的武汉过江隧道降落式双扇防淹防护密闭门,

39、2004年底,武汉市防空警报音响覆盖率、统控率实现100%。全市已基本形成由固定和移动、手动和电动相结合的防空防灾警报网络新格局。2003年,全市防空警报试鸣首次实现电视台同步播放防空警报信号。2004年,实现了移动通信、寻呼机、小灵通发放防空警报试鸣短消息。

40、2006年7月4日起,全市统一悬挂人民防空工程标识牌,使人防工程具有统一的“身份证”,有利于平时人防工程的维护管理,方便群众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识别掩蔽。凡本市范围内在册的人防工程和具有一定防护功能的城市地下交通干线、地下商业娱乐设施、地下停车场、地下过街道、共同沟等地下工程,均要设置人民防空工程标识牌。

41、2009年8月,市委、市政府整合人防和地震职能,新组建市民防办公室(挂市人民防空办公室和市地震工作办公室的牌子),实现了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提出的由单一的人防体制逐步向防空防灾结合的民防体制转变的要求。

42、2010年3月29日,武汉市举行《武汉市居民防空袭疏散(防地震避险)告知卡》首发式,国家人防办肯定此项活动“深入家庭普及民防知识,是人防工作保民安、惠民生宗旨的具体体现,是一个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值得在全国人防系统推广学习。”2012年5月,再次面向全市近200万户家庭发放《武汉市居民地震应急(防空袭)疏散告知卡》。《告知卡》以街道为单位,标识出辖区内在发生地震、空袭时可供居民地震应急疏散场地和人防工程。《告知卡》还以卡通的形式,介绍了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应急知识与避险办法。

43、2012年6月28日,武汉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小学民防知识教育。当年全市在272所小学的五年级开课,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全面普及民防教育。开展“人防知识进高校”的大学由2006年的1所发展到目前的20余所。全市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党政干部和大、中、小学生的人防知识教育网络。

44、武汉市民防宣传教育实现了“七进入”,即进党校、进机关、进街道、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网络。

45、规范化社区民防工作标准:一块“社区民防工作站”牌;一个民防办公场所;一套民防工作制度;一名专(兼)职民防工作人员;一支民防志愿者队伍;一套防空防灾应急预案;一个固定的民防宣传教育阵地;一套民防应急装备器材;一个应急避难和疏散场所;一次防空防灾演练。

二、人民防空基本常识

46、人民防空简称“人防”。即动员和组织城镇居民采取防护措施,保护人民生命安全,避免或减少国民经济损失,保存战争潜力的防空。

47、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确定1950年10月31日为新中国人民防空创立日。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有效防范来自空中的威胁,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中央对人民防空工作高度重视。1950年10月31日,周总理亲自主持召开会议研究全国的防空问题,向毛主席呈报了会议研究确定成立全国防空筹委会、确定人民防空基本原则、拟定防空工作计划与条例、组织人民防空干部训练班等事项的请示。经毛主席批准,中央于当日向各中央局、分局发出了《关于准备人民防空工作问题》的电报,这是中央第一次就全国人民防空做出重大战略决策,发文明确开展全国人民防空的重大意义和做好人民防空工作的相关要求。之后,各地展开了有组织的人民防空工作。

48、1950年10月,中央人民防空委员会成立,这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全国人民防空最高领导机构。周恩来总理任主任。办事机构设在公安部。

49、全国人民防空领导机构的发展:中央人民防空委员会(1950年10月—1969年7月)、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1969年8月—1983年8月)、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1983年8月—1994年11月)、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1994年11月—)。

50、1950年10月—1975年5月,周恩来担任中央人民防空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组长。

51、1975年5月—1977年4月,邓小平担任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组长。

52、1977年4月—1980年10月,叶剑英担任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组长。

53、1980年10月—1988年6月,万里担任全国人民防空领导小组组长,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主任。

54、1988年6月—1993年3月,秦基伟担任国家人民防空委员会主任。

55、1994年11月—今,由国务院总理担任国家国防动员委员会主任(李鹏、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

56、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人防工作的重要指示、讲话。

(1)毛泽东

现在是立体战争,敌人要打你的后方,要做工事防空降,防空袭。地下防空室,这笔钱不能省。要搞地下作业。……平时当仓库,藏东西,战时飞机来了当防空洞。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

(2)周恩来

人防工事建设,要平战结合,要把人防建设和国防建设结合起来。

(3)邓小平

人防工事要平战结合,平战结合才靠得住。

(4)江泽民

平战结合,为民造福。

在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主要的作战样式。在未来我们的防卫作战中,人民防空的作用十分关键。防空建设搞得好不好,事关国家战略全局。

(5)胡锦涛

要把人防建设纳入国防动员建设的总体部署,把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增强城市防空作战能力。

57、第一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于1953年11月10日—16日在北京召开,制定了“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方针。

58、1978年10月21日—11月4日,第三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在北京召开,确定了“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

59、1986年12月,国家在厦门市召开“全国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相结合工作座谈会”。田纪云副总理提出人防建设要走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道路。

60、《人民防空法》规定,人民防空实行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贯彻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61、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种全会精神,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全面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2014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提出人民防空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党对人民防空的绝对领导,全面加强人民防空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坚持人民防空根本使命,始终把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人民防空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防空平战结合,深度开发利用人民防空资产资源,加快推进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坚持依法建设人民防空,建立健全人民防空法制体系,为人民防空建设发展提供根本制度保证。

62、城市政府要贯彻集约建设和资源共享要求,针对防空袭、防灾害、防事故、防恐怖袭击等需要,组织编制城市平战综合防护建设发展规划和人民防空建设规划,并做好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专项规划的统筹衔接。

63、城市中心区、人口密集区、商业繁华区和重要目标毗连区,要配套建设人民防空疏散掩蔽设施,并与地铁、隧道、过街通道及地面大中型服务场所等公共设施连片成网,形成地上与地下相配套、专用与兼用相结合的区域防护格局。

64、城市水源、水库、供水、供电、供气、交通、信息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要落实有关防护要求,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地铁、隧道灯基础设施建设及其他地下工程,要兼顾人民防空需要。

65、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全国的人民防空工作。

大军区根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授权领导本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政府和同级军事机关领导本行政区域的人民防空工作。

66、我国的防空体系由国土防空、野战防空和人民防空组成。

67、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军事斗争准备的重要方面,是全民性的防护工作和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

68、当今世界并不安宁,我国面临着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威胁。近年来国际上发生的几场局部战争表明,空袭与反空袭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城市特别是首都、省会城市和重点地区大、中城市及重要经济目标是空袭打击的重点。加强人民防空建设,事关国家安全和战略全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69、城市建设与人民防空建设相结合,可以提高城市的总体防护功能;可以增强地面建筑的抗震能力,减轻灾害破坏程度;可以缓解城市人口密集、地面交通拥挤的矛盾;可以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必然要求。

70、各级人民防空部门要按照“准军事化”的要求,努力加强人民防空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和作风纪律建设,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到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纪律严明、作风过硬、廉政高效。

71、第五次全国人民防空会议于2005年10月27—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要大力推进人防建设的“三个转变”,即人防建设由机械化条件下的防空袭准备向信息化条件下的防空袭准备转变,由单一的人防体制逐步向防空防灾结合的民防体制转变,由传统的以行政命令为主的管理模式向现代的依法管理模式转变,全面提高人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努力构建战时能力强、平时作为大的中国特色现代人防,为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72、积极推进人民防空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式发展,是加快转变人民防空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级政府和同级军事机关要把人民防空建设纳入本级军民融合发展总体规划,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制定相关政策规定、筹划重大项目、安排建设投资时要切实落实规划任务。各级政府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把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列入应急管理成员单位,将人民防空疏散掩蔽、物资储备、医疗救护等工程设施用于防灾救灾;围绕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目标,紧密结合人民群众平时生产生活需求,将人民防空战备资源最大限度地服务于交通、停车、商服、仓储、休闲、宣传教育等。

73、1996年10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同日,国家主席江泽民以第78号主席令公布,自1997年1月1日起施行。

74、重要经济目标是国家的经济命脉,直接关系国计民生和战争潜力。包括重要的工矿企业、科研基地、交通枢纽、通信枢纽、桥梁、大坝、水库、仓库、电站等。

75、对重要的经济目标,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有效防护措施。这些措施主要有:一是重要的经济目标在规划和建设时,应当合理布局,分散配置;重要车间、设备应当转入地下,不易转入地下的应当采取加固措施,增强抗毁能力;二是已建的重要经济目标对其要害部位、机器设施等应当有计划、有重点地采取防护加固措施。

76、城市的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地下工程的建设,应当兼顾人民防空的需要。城市地下交通干线,是指地铁、隧道、地下公路等。

77、人民防空工程包括为保障战时人员与物资掩蔽、人民防空指挥、医疗救护等而单独修建的地下防护建筑,以及结合地面建设修建的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

78、人民防空工程平时的开发利用必须以保证战时使用效能为前提,不得改变人民防空工程的结构和降低人民防空工程的战时使用效能。

79、人民防空工程战时必须服从防空需要,统一调配使用;平时开发利用的收益归投资者所有。

80、人民防空指挥工程、公用的人员掩蔽工程和疏散干道工程由人民防空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修建;医疗救护、物资储备等专用工程由其他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81、城市新建民用建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民用建筑包括除工业生产厂房及其配套设施以外的所有非生产性建筑,主要指住宅、旅馆、招待所、商店、大专院校教学楼和办公、科研、医疗用房等。

82、人民防空法规定,城市新建民用建筑,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不修建战时可用于防空的地下室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对当事人给予警告,并责令限期修建,可以并处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83、人防工程由主体、孔口、口部伪装房、设备设施和配套工程(变配电室、设备房、仓库、管理房、通信线路、警报设施)等部分组成。

84、结合地面建筑修建的防空地下室,应与地面建筑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验收。

85、有下列情形之一,不能按照规定修建防空地下室的,建设单位可以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提交相关论证材料:

(一)因暗河、流砂、基岩埋深较浅等地质条件限制不适宜修建防空地下室的;

(二)因采用桩基且桩基承台顶面埋置深度小于3米或者不足规定的地下室空间净高的;

(三)因建设场址房屋或者地下管道设施密集,防空地下室不能施工或者难以采取措施保证施工安全的;

(四)按照规定标准应建防空地下室的面积小于地面建筑首层面积,且结构和基础处理困难,建设成本明显不合理的;

(五)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情形。

86、拆除建筑面积三百平方米以上(含本数)的人防工程,由市人防办公室签署意见,报省人防办公室审批。拆除建筑面积三百平方米以下的人防工程,由市人防办公室审批,报省人防办公室备案。

87、《武汉市人民防空条例》规定,因城市经济建设、市政建设、旧城改造或者整理储备土地确需拆除人防工程的,必须报经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批准,由拆除单位负责依法补建或者补偿。

88、禁止向人防工程内部及口部附近排放废水、废气和倾倒废弃物;禁止在人防工程内存放易爆、易燃、剧毒和腐蚀性、放射性物品。

89、禁止在危及人防工程安全的范围内从事采石、取土、爆破、打桩等影响工程使用和防护效能的作业。

90、人防工程内不得使用明火、煤炉取暖、加热、做饭菜等。更不得采用液化石油气和闪点小于60℃的液体作燃料。

91、人民防空警报设施是战时防备敌人空袭,平时用于洪涝、地震、核化事故等严重灾害报警的基本工具,包括警报器、控制设备、供电设备、中间控制站、中央控制站等。

92、警报发放权,战时授予市人民防空指挥机关;平时发生洪水、地震、核化事故等灾害以及需要组织试鸣,由市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报经市人民政府批准。

93、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可以组织试鸣防空警报;并在试鸣的五日以前发布公告。

94、近年来,我市加强防空警报器社会化维护管理工作,提出了“六有”标准,即有专人管理、有职责制度、有管理协议、有登记记录、有档案资料、有经费保障。

95、人民防空疏散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组织。

96、预定的疏散地区,在本行政区域内的,由本级人民政府确定;跨越本行政区域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确定。

97、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人民防空的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建立群众防空组织。人民防空专业队伍就是不脱离生产和工作岗位的群众性防空组织。

98、群众防空组织战时担负抢险抢修、医疗救护、防火灭火、防疫灭菌、消毒和消除沾染、保障通信联络、抢救人员和抢运物资、维护社会治安等任务,平时应当协助防汛、防震等部门担负抢险救灾任务。人民防空法规定,群众防空组织由下列部门负责组建:

(一)城建、公用、电力等部门组建抢险抢修队;

(二)卫生、医药部门组建医疗救护队:

(三)公安部门组建消防队、治安队;

(四)卫生、化工、环保等部门组建防化防疫队;

(五)邮电部门组建通信队;

(六)交通运输部门组建运输队;

红十字会组织依法进行救护工作。

99、群众防空组织每两年进行一次组织整顿,战时根据实际需要扩编。

100、《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防空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8]4号)要求,广泛开展人民防空宣传教育。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人民防空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和国防教育,把人民防空法制教育纳入全民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展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人民防空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的国防观念和人民防空意识。

101、《武汉市人民防空条例》规定,各级教育部门应当将人民防空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并组织实施。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的人民防空教育,由所在单位列入职工教育计划并组织实施。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在村和社区开展群众性的人民防空教育,并列入村和社区教育计划。

102、《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防空法〉办法》于1997年12月3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2006年3月31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修订,自2006年6月1日起施行。

103、对人民防空工程进行改变其主体结构或者影响其防护效能的改造,应当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核准。

104、美国、俄罗斯的民防工程能够掩蔽全国70—80%的人口。以色列、瑞士、瑞典的民防工程可掩蔽全国90—100%的人口。

三、军事及应急救援知识

105、1911年,意大利飞行员驾驶“鸽”式飞机,在北非塔吉拉绿洲和艾因扎拉地区向土耳其军队阵地投下4颗各重2千克的“西佩利”式榴弹,从而拉开了现代战争史上空袭的序幕。从此,空袭作为一种新的作战样式,登上战争的舞台。

106、1945年8月6日,美国在广岛投下当量1.5万吨TNT代号“小男孩”的原子弹。伤亡14.4万人,大约67%的建筑被破坏。

107、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我国分别是世界上第五个、第四个成功爆炸原子弹、氢弹的国家。

108、国际核事故分级标准将核事故分为7级,最低级别为1级核事故,最高级别为7级核事故。影响较低的3个等级被称为核事件,影响较高的4个等级被称为核事故。1986年4月26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第四号反应堆发生爆炸,释放出的辐射线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爆炸当量的400倍以上。该事故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事故,也是首例被国际核事故分级表评为7级事件的特大事故。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和核泄漏。4月12日,日本根据国际核事故分级表将福岛核事故定为最高级7级。

109、什么是中国人民防空标志?

1999年5月1日,经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批准,中国人民防空标志正式启用。该标志由文字和图案两部分构成,其基本含义是中国人民防空。

“CCAD”是中国人民防空的英文缩写:Chinese civil air defence。

图案的金黄色框为人民防空工程图形,象征人民防空的基本手段、任务和宗旨,即人民防空通过采用工程掩蔽等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及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金黄色长城图形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寓意人民防空是国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地下长城。

绿色橄榄枝象征和平与安宁。

蓝色三角图形和橙色背景为日内瓦公约第一附加议定书确定的民防国际通用标志的主体,象征中国人民防空与国际民防接轨。

110、公民对人民防空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一切组织和个人都有得到人民防空保护的权利,都必须依法履行人民防空的义务。

公民应得到人民防空保护的权利有:防空袭疏散、掩蔽,医疗救护和救助,必需的生活供给,接受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等。

公民应当承担的人民防空义务有:参加人民防空建设,负担人民防空费用,执行人民防空勤务,保护人民防空设施,参加群众防空组织,接受人民防空教育、训练,开展相互救助等。

111、人民防空的基本防护措施有哪些?

(1)及时鸣放防空警报信号。(2)组织群众疏散隐蔽。(3)组织对重要经济目标进行防护。根据需要组织对供水、供电、供气设施,城市生命线工程,大型桥梁、港口码头等重要经济目标采取施放烟幕、设置假目标、空中设置障碍物等防护措施。(4)组织消除空袭后果。

112、人防工程的防空袭作用有哪些?

人防工程对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各种杀伤因素及对常规武器的袭击均有较好的防护作用。遭核弹地面爆炸袭击时,人防工程可使核弹对人员的破坏半径缩小到原半径的五分之—。“沙林”毒剂的多次袭击,人防工程内的实验动物安然无恙。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人防工程强调综合防御能力。它包括对核武器、生物武器,化学武器、常规武器和空袭造成的各种灾害的综合防御。除了重要的指挥通信等工程外,—般人员掩蔽工程都不防现代兵器直接命中。国外军事专家用计算机模拟预测:一个城市如果没有人防设施,其人口生存概率只有30%;而有人防设施的,再加上有效的人防措施和计划,其人口生存概率可达90%以上。

113、高技术常规空袭有哪些防护措施?

(1)伪装。(2)疏散。(3)躲避。(4)掩蔽。

114、空袭时应采取哪些防护行动?

(1)听到预先警报时,应立即关闭煤气,熄灭炉火,切断电源,携带住备好的用品,照顾老人和小孩迅速、有序地进入指定的防空设施。夜间应严格遵守灯火管制的规定。

(2)听到空袭警报时,应就近进入防空设施隐蔽。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防空设施时,要利用地形地物就近隐蔽。

(3)在街上:车辆应迅速靠路边停下,行人要就近进入地下室、地铁车站或钢筋混凝土建筑底层等处隐蔽,不要在高压电线、危险房屋和油库等易燃易爆危险处停留。

在公共场所:商店、影剧院以及车站、码头的人员应听从指挥有秩序地利用地形地物分散隐蔽,不要慌张、拥挤、乱跑。

在室内:可在钢筋混凝土楼房(5层以上)的底层、走廊或底层楼梯下,或在跨度较小的独用卫生间、灶间等处藏身。以上条件不具备时,也可趴在床下、桌子下或蹲在屋角边。切忌站在窗口或露天阳台上。

在空旷地:可就近选择低洼地、路沟边、土堆旁或大树下疏散隐蔽,当发现炸弹在你附近投下或爆炸时,应迅速就地卧倒。方法是面部向下,掩住耳,张开嘴,闭上眼、胸和腹部不要紧贴地面,以防震伤。

115、空袭后在建筑物内的人员如何互救?

为保存体力,不要盲目大声呼救。在周围十分安静,或听到上面(外面)有人活动时,用砖、铁管等硬物敲打墙壁,向外界传递消息。当确定不远处有人时,再呼救。互救是指已经脱险的人和专门的抢救营救人员对压埋在废墟中的人进行营救。为了最大限度地营救遇险者,应遵循以下原则:①“先多后少”,先救压埋人员多的地方。②“先近后远”,先救近处被压埋人员。③“先易后难”,先救容易救出的人员。④“先轻后重”,先救轻伤和强壮人员,扩大营救队伍。⑤如有医务人员被压埋,应优先营救,增加抢救力量。

也可以用简易的方法寻找被压埋的生存者:一是问,向了解情况的生存者询问。二是看,观察废墟叠压的情况,是否有生存空间,也要观察废墟中有没有人爬动的痕迹或血迹。三是听,倾存活人员的动静。听到方法是:要卧地贴耳细听;利用夜间安静时听;一边敲打(或吹哨)一边听。有时你敲他也敲,内外就联系上了。四是分析,分析倒塌建筑原来的结构、用处、材料、层次、倒塌状况,判断被压人员的存活情况。

116、国家规定防空警报信号有哪三种?

国家规定的防空警报信号分为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

117、什么是预先警报?

预先警报:预先告诉人们敌人即将空袭城市,要求做好防空袭的准备。规定音响信号为:鸣36秒,停24秒,重复三遍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118、什么是空袭警报?

空袭警报:表明敌空袭兵器已临近城市,空袭即将或已经开始,警告人们迅速隐蔽。规定音响信号为:鸣6秒,停6秒,重复15次为一个周期,时间为3分钟。

119、什么是解除警报?

解除警报:表明空袭已结束,空袭警报解除。规定音响信号为:连续长鸣一长声,时间为3分钟。

120、什么是人民防空疏散?

人民防空疏散是为战时避免和减少城市人员伤亡,保存战争有生力量和战争潜力,采取的有效防护设施。按时机分为早期疏散、临战疏散、紧急疏散;按内容分为人口疏散和工业疏散。

121、什么是核武器?

核武器的特点是杀伤破坏因素多、程度重、范围广、时间长。按结构原理,可分为原子弹、氢弹和特殊性能核武器;按作战使用范围,分为战略核武器和战术核武器;按配用的武器,分为核导弹、核炸弹、核炮弹、核地雷、核鱼雷和核深水炸弹等。

122、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哪几种?

核武器的杀伤破坏因素有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五种。前四种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的瞬时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可以持续几个月、几年或更长时间。

123、遭受核武器袭击时有哪些防护方法?

利用地形地物防护。见到核爆炸闪光未能进入人防工程或其它掩蔽场所的人员,应立即利用就近地形地物,横向爆心卧倒。地物较小时,应重点防头部,并避开高层建筑及易燃、易爆物品。在开阔地上的人员,应迅速背向爆心卧倒,双手交叉垫于胸下,脸部尽量贴于两臂之间,闭眼、闭口、腹部微收,停止呼吸。巨大响声过后,迅速戴上防毒面具或口罩,掸掉身上的尘土,对裸露皮肤进行必要的防护,就近寻找人防工程掩蔽。室内人员见到核闪光后,应靠墙根、屋角或在床下、桌下卧倒或蹲下,并注意避开玻璃门窗或高大柜架,以防玻璃或重物倒下造成间接伤害。

124、毒剂的种类和性能有哪些?

常见的化学毒剂分为神经性毒剂、糜烂性毒剂、全身中毒性毒剂、失能性毒剂、窒息性毒剂五类。神经性毒剂中毒症状:这是破坏人体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一类毒剂。在现实毒剂中,毒性最大,伤害作用最快,渗透能力强。

毒剂种类

毒剂名称

主要中毒症状

防护急救方法

神经性毒剂

沙林

梭曼

维埃克斯

瞳孔缩小,流泪出汗.呼吸困难,头痛肌颤,全身痉挛死亡

穿戴防毒衣和防毒面具;使用解磷针或阿托品等进行急救。必要时辅以人工呼吸

全身中毒性毒剂

氧氰酸

氯化氰

口舌麻木.头痛,呼吸困难,皮肤潮红,瞳孔散大.强烈抽筋死亡

佩戴防毒而具;吸入亚酸异戊酯进行急救

窒息性毒剂

光气

咳嗽,呼吸困难,气喘咳粉红色泡沫痰,皮肤发紫,窒息

佩戴防毒面具;撤离毒区,吸氧、保暖并保持安静

糜烂性毒剂

芥子气

路易氏气

皮肤红肿、起泡、溃烂,眼结膜发炎,胸闷

穿戴防毒衣和防毒面具;用2%小苏打水洗眼睛、皮肤消毒

失能性毒剂

毕兹

瞳孔散光,行动不稳,有幻觉,精神失常

佩戴防毒面具;急救可肌肉注射加兰他敏等

125、怎样防护化学武器的袭击?

当听到防空紧急警报或判明敌人实施化学武器袭击时,应立即采取措施防护。

首先是进入人防工程,减少活动,不得随意出入。以减少工程内的氧气消耗,防止带进毒剂。

其次是利用防护器材进行个人防护。

第三是迅速穿戴防毒面具,保护呼吸道和眼睛。

第四视情况穿着防毒衣、防毒手套。或利用浸碱口罩、风镜、雨衣、皮(棉)手套、塑料布、雨鞋等简易器材进行防护。需要通过梁毒地域时,应在个人防护的基础上,携带很必要的生活用品,选择上风处质地坚硬、干燥的道路,尽可能避开弹坑和有明显液滴的地方,快速通过。

126、沾染化学毒剂怎么处理?

沾染化学毒剂后要及时消毒。当毒剂滴落到人身上时,应立即脱去染毒服装,或撕去染毒部分,用棉花或干净土块吸去皮肤上的毒剂液滴,吸擦时要防止扩大染毒面积。然后用棉球蘸专门的消毒液擦拭消毒,或用5%至10%的小苏打水、肥皂水或大量清洁水冲洗,并多次漱口,且越及时越好。

对染毒服装消毒,应在远离居住区的下风主向,用2%小苏打水煮沸30—60分钟,非棉织品可用热蒸气消毒。暂时不用的衣物,可用通风、日晒的方法消毒。

127、如何消除放射性沾染?

消除衣服上的放射性灰尘的方法是自己或相互拍打和抖动。要领是:小心解开“三口”(领口、袖口、裤口),脱下外罩衣裤。不摘面具,人员背风而立,抓住受沾染服装的两肩或裤腰,上提要轻,下甩要重,用力向下抖动。然后挂在树上,按照自上而下,先外后里的顺序拍打。

皮肤受沾染后,要尽快洗消。头、颈部要用清水和肥皂进行擦洗。还要清洗鼻腔、漱口、擦洗耳窝。条件允许时,严重沾染的人员,应利用肥皂、洗涤剂等进行全身淋浴。无水时,可用干净毛巾、沙布等干擦,从上到下,顺一个方向进行。擦拭一次将毛巾、纱布翻一次,防止已消除部位被重新沾染。

128、放射性污染后的食品如何处理?

对被沾染的粮食、蔬菜和饮水的消除方法是:对包装完好的粮食,可采用扫除、拍打的方法,消除包装表面的沾染物;对包装不紧密的粮食,要除去表层,其余用清水淘洗2—3次。蔬菜、水果受沾染,应采用清水反复冲洗或剥皮的方法进行消除。对饮水沾染的消除,可以用土壤理。处理过的粮食和水等,均应经检查符合食用标准方可食用。

误食了受沾染的食物和水时,可遵医嘱尽快采取催吐、洗胃、利尿等消除方法。对被沾染道路、地面的消除可视具体情况,采取铲除、铺盖或用水冲洗等方法。

129、应对化学事故有哪些防护措施?

(1)一旦发生化学事故,就要迅速采用各种器材保护自己。可以用防毒面具、湿口罩、湿毛巾等保护呼吸道;用雨衣、手套、雨靴等保护皮肤;用防毒眼镜、游泳潜水眼镜、开口透明塑料袋等保护眼睛。

(2)不到事故现场围观,而应迅速向侧上风方向转移到安全地区。有条件的可进入有滤毒通风设施的人防工程。

130、人员中毒后怎么办?

进入有毒环境的急救人员须进行自身防护,重点防护眼睛、呼吸道和四肢皮肤,将中毒者迅速移到侧上风方向安全区施救。

131、什么是生物武器?

在战争中使用于使人、畜致病,农作物毁伤的微生物及其毒素,叫生物战剂。生物战剂及其施放器材总称生物武器,也叫细菌武器。生物战剂通过施放撒播,能分散成微小的粒子悬浮在空气中,与空气混合成气溶胶,随风飘移,污染空气、地面、水源和食物,并能渗入无密闭设施的人防工程内。人、畜吸食或接触带菌物品,或遭受带菌昆虫叮咬均能致病

132、生物战剂侵入人体有哪些途径?

一是吸入:生物战剂污染的空气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感染致病。二是误食:食用被生物战剂污染的水、食物而得病(如霍乱、痢疾等疾病)。三是昆虫叮咬:人被带有生物战剂的昆虫叮咬后,会使血液污染而致病。

133、哪些日常用品可成为最简易的防护口罩?

用围巾、毡帽、手帕、衣物做成口罩或直接捂住口鼻,或用长筒丝袜,中间加些填料,做成口罩,直接捆扎在头上都可算是简易的防护器材。材料致密、层数越多、效果越好。如是从火灾区逃生,浸湿的头罩、斗篷也可起降温作用。

134、哪些材料可做简易个人皮肤防护器材?

许多用帆布、防火织物、涂胶布料、呢绒布制成的工作服、连衣裤、带风帽的罩衫、雨衣、棉大衣等都可改做简易皮肤防毒器材。有资料表明,这些材料都有十多分钟到1小时的防液滴毒剂的能力。

使用简易防护器材时要尽量减少暴露皮肤,捆绑牢固,便于解脱,通过染毒地域时间尽可能短,使用后要焚烧或掩埋。解脱时防止二次染毒。

135、常见灭火器的种类及适用场合。

常见的灭火器有:手提式轻水泡沫灭火器、手提式干粉灭火器、手提式二氧化碳灭火器、手提式“12l1”灭火器等。

①干粉灭火器适用于扑救石油及其产品、可燃气体和电器设备的初起火灾。

②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扑救600伏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

③“1211”灭火器主要用于扑救油类、贵重仪表、电子仪器及文物、图书档案等物品的初起火灾。

④小型家用灭火器适用于扑灭厨房、客厅、居室内的初起火灾。这类灭火器有喷射型及投掷型两种。

136、火灾的几种基本救火方法?

(1)冷却灭火法。(2)窒息灭火法。(3)隔离灭火法。(4)抑制灭火法。

137、地下工程发生火灾时如何逃生?

(1)地下建筑一旦发生火灾,要立即开启排烟设备,迅速排出地下室内烟雾,以降低火场温度和提高火场能见度。

(2)灭火与逃生相结合。严格按防火分区或防烟分区,关闭防火门,防止火势蔓延或封闭窒息火灾,把初起之火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将其扑灭。

(3)逃生时,尽量低姿势前进,不要做深呼吸,可能的情况下用湿衣服或毛巾捂住口和鼻子,防止烟雾进入呼吸道。

138、火场中如何紧急避险?

(1)在浓烟中逃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嘴鼻,弯腰行走或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2)如果身上着火,千万不要奔跑,要就地打滚,压灭身上火苗。同伴身上着火.可用衣、被等物覆盖灭火或用水浇灭火苗。

(3)若逃生路线被火封锁,应立即退回室内,关闭门窗.用毛毯、棉被浸湿后覆在门上,并不断往上浇水冷却,以防止外部火焰及烟气侵入。同时,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

(4)可充分利用室内设施自救,如:用毛巾塞紧门缝,打开水龙头把水泼在地上降温,躲进放满水的浴缸内等,但千万不可钻到阁楼、床底、大橱内避难。

139、遭电击后怎么办?

(1)迅速将患者移至通风处。对呼吸、心跳均已停止者,立即在现场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控压。人工呼吸至少要做4小时,或者至患者恢复呼吸为止,有条件者应行气管插管,加压氧气人工呼吸。

(2)出现神志昏迷不清者可针刺人中、中冲等穴位。

(3)呼吸、心跳恢复后立即送入医院救治。

(4)对症治疗:缺氧所致脑水肿者,可使用甘露醇、50%葡萄糖等脱水;对于肌肉强烈收缩造成的骨折及脱位,要复位、固定;对烧伤者,以暴露疗法为好。

140、煤气中毒后应采取哪些急救措施?

发现煤气中毒、如属轻微症状立即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有条件时可吸氧气,尽快缓解中毒症状,恢复健康。如属严重症状,应立即将患者送医院治疗,并向医生说明是煤气中毒。如出现休克、呼吸、心跳刚刚停止时,在医护人员未到之前,可采取人工呼吸法、心脏挤压法实施急救。

B 防震减灾部分

1.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什么?

答: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1)地震监测; (2)地震预报; (3)震害防御; (4)地震应急;(5)地震救灾与重建。

3.国务院决定设立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

答: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4.1989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

答: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5.全国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是由谁提出,具体内容有哪些?

答:2000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同志在全国防震减灾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切实建立健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和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居安思危,常备不懈,努力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

6.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最高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由哪个机关制定颁布,何时开始生效?

答: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高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2008年12月27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施行。

7.关于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是如何规定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应当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前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所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8.什么是《防震减灾法》规定的重大建设工程?

答: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

9.《防震减灾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和学校如何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

答:《防震减灾法》第七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学校应当进行地震应急知识教育,组织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0.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几级,分别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按照社会危害程度、影响范围等因素,地震灾害分为一般、较大、重大和特别重大四级,具体分级标准按照国务院规定执行。

11.《防震减灾法》是一部什么样的法律?

答:《防震减灾法》是一部规范全社会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的重要法律。它主要调整在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明确政府、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活动过程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2.《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何时颁布,何时施行?

答:1995年2月11日国务院令第172号颁布,1995年4月l日起施行。

地震基本知识

13.地球表面是由什么组成的?

答: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完整的岩石,而是由大小不等的板块彼此镶嵌组成的,其中最大的有七块,它们是南极板块、欧亚板块、北美板块、南美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澳洲板块和非洲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上面每年以几厘米到十几厘米的速度漂移运动,相互挤压和碰撞。

14.什么是地震?

答: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震动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面震动(即地震)的主要原因。

15.地震释放的能量有多大?

答:地震释放的能量决定地震的震级,释放的能量越大震级越大,地震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16.地震有几种类型?

答:有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人工地震。

17.什么是构造地震?

答: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18.什么是火山地震?

答: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19.什么是塌陷地震?

答: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20.什么是诱发地震?

答: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21.什么是人工地震?

答: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22.什么是烈度?

答:烈度是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震级与烈度是衡量地震的两把“尺子”。

23.震级与烈度有什么区别?

答: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烈度不止一个,离震中近的地方烈度高,破坏大;反之烈度低,破坏小。

24.地震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从震源发出的地震波主要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

25.哪种地震波可以警告人们尽快做好准备?

答:纵波先到达地表,人们感到颠簸,随后才感到晃动,纵波的到达警告人们应尽快做出防备。

26.什么叫极震区?

答:破坏程度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

27.什么是震级?

答: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它是用“级”来表示的。

震级是通过地震仪器的记录计算出来的,地震越强,震级越大。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约30倍。

28.什么叫破坏性地震?

答:破坏性地震是指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地震灾害。一般震级大于5级,会造成不同程度地震灾害,通常称为破坏性地震。

29.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哪些?

答:烈度是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它用“度”来表示。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高。同一次地震,震中距不同的地方烈度就不一样,一般情况下,震中地区受破坏的程度最高,其烈度值称为震中烈度,随着震中距的增加,地震造成的破坏逐渐减轻)。烈度的大小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岩石等因素有关。

30.世界上震源最深的地震有多深?

答: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级为6.9级。

31.什么是地震带?世界上最主要的是哪两大地震带?

答:地震发生较多又比较强烈的地带,叫地震带。世界上两个最主要的地震带是:

(1)环太平洋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简称欧亚地震带)。

32.我国最早有记载的地震是哪一次?

答:中国尧舜时代(公元前23世纪),发生在山西蒲州(现称)的地震。

33.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是谁发明的?

答: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候风地动仪)是公元132年我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的,并于公元138年记录到陇西大地震。

近代的地震仪约在18世纪九十年代才制成,其原理与候风地动仪基本相似。地震仪发展很快,有各种类型,灵敏度很高,并已实现了无线遥测、数字化记录等。

34.什么是震源、震源区、震中、震中区?

答:地球内部地震的发源地叫做震源。震源通常指地震发生时地下岩石最先开始破裂的部位,也是地球内部大量释放地震能的部位。理论上常将震源看成一个点,而实际上它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一个区域,称为震源区。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叫震中。与震源的概念相类似,实际上震中也是一个区域,即震中区。

35.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有哪两种?

答:确定震中位置的方法有:一是把破坏最严重的极震区定为震中,‘称为宏观震中;二是用仪器测定的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称为微观震中或仪器震中。由于受震源区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宏观震中并不一定与微观震中重合。

36.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三大要素。

答: 表示地震基本性质的数据,称为震源参数或地震要素,包括地震的震中位置(用经纬度表示)、发震时刻(常用世界时或地方时间表示,我国用北京时间)、地震震级。

35(1).地球内部结构如何?哪一层常发生地震?

答:地球内部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据统计90%以上的地震发生在地壳中,其余的发生在地幔上部。

37.什么是震源深度?何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中源地震?

答:从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叫震源深度。

通常根据震源的深浅,把地震分为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中源地震(震源深度70-300千米)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千米)。全世界95%以上的地震都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上下。

38.何谓地方震、近震、远震?

答: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为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为近震,震中距在1000公里以上的为远震。

39.目前,世界上用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是哪次(按发生时间、地点、震级描述)?

答:目前,世界上用地震仪记录到的最大震级的地震是1960年5月29日发生在智利的8.9级地震。

40.地震按震级大小可分为哪几类?

答:一般将8和8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巨大地震;8级以下、7级和7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大地震;7级以下、6级和6级以上的地震称为强震;6级以下、4.5级和4.5级以上的地震称为中强震;4.5级以下、3级和3级以上的称为有感地震;3级以下、1级和1级以上的称弱震和微震。小于1级的称为超微震。

41.什么是地震波?地震波有几种类型?

答:地震发生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由地震波引起的地面振动,正是造成人们有感和房屋破坏的直接原因。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面波等。

42.什么是纵波,震中区的人对纵波的感觉是怎样的?

答:纵波就是纵振动的传播。纵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在震中区,人们对纵波的感觉是上下颠动。

43.什么是横波,震中区的人对横波的感觉是怎样的?

答:横波就是横振动的传播。横振动的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在震中区,人们对横波的感觉是前后左右晃动。因横波速度比纵波速度小,故横波跟在纵波后面。

44.地壳内传播的纵波与横波的速度约为多少?

答:地壳内纵波传播速度约5-6公里/秒,地壳内横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一5公里/秒。

45.凭感觉如何判别近震和远震?

答:地震波到来时,若先上下颠动明显,尔后摇晃。即为近震;远震上下颠动不明显,而以左右摇晃为主。

地震前兆

46.如何识别宏观异常?

答:自然界的许多奇异变化,并不都是地震前兆,要注意识别震兆和非震兆的区别。一般地震前的宏观异常有如下几个特点: (1)宏观异常的分布受地震构造控制,多呈条带状,象限状或与本地区地质构造线分布有关; (2)异常在时间上有同步性;数量上有集中性,体现出种类多,范围广,数量大。

47.地震前可发生哪些宏观现象?

答:可发生的宏观现象有地声、地光、喷油、喷气、地气味、地气雾,地下水异常、井孔变形,动物行为异常、植物异常、气象异常等。

48.地声有什么特征.与哪些声响容易混淆?

答:地声是地震来临的一种信号。它一般出现往震前几分钟至几秒钟。地声多是一种沉闷的声音,如雷声、炮声、撕布声、狂风呼啸声、山洪咆哮声、拖拉机和重型汽车开过来的声音等。地声容易与风声、雷声、汽车和拖拉机及飞机的轰呜声及其它噪声相混淆。

49.地光有何特征?

答:综合目睹者的描述可知,地光的形状有条带状、片状、球状、柱状、闪光状和弥漫状等。颜包有兰、红、白、黄、橙、绿等。此外还有一些是复合色光,如银白色、白紫色、绿青色等。地光的持续时间也不相同,多数可持续几秒钟至几分种,极个别的也可持续到半个小时左右。

50.地光与哪些光象容易混淆?

答:地光容易与流星、信号弹、电弧光、磷光、焰火、城市上空的反射光及失火等光象混淆。

51.地震之前穴居动物有什么异常反应?

答:穴居动物如鼠、蛇、蚯蚓等其异常表现为冬眠期间大量出洞。有的冻死在地面,活动规律反常;有的成群结队、携幼搬辽;有的惊叫、惊慌、烦燥;有的反应迟钝、呆痴、不怕人等。

52.地震之前鱼类有哪些异常反应?

答:鱼类如鲶鱼、鲫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泥鳅、金鱼。鲨鱼及某些深海里的鱼均有反应。其表现为翻腾跳跃、打漩、狂游、成群漂游水面;有时深海的鱼游到浅海.有的发出叫声,有的呈昏迷状态,鱼肚朝天,甚至死亡。

53.什么是微观前兆?

人的感官不易觉察,须用仪器才能测量到的震前变化。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

54.什么是宏观前兆?

人的感官能觉察到的地震前兆。它们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

观测微观前兆是科学家的工作;而发现临近地震前的宏观前兆,则既要靠科学家,也要靠广大群众。由于宏观前兆往往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因此,了解它的特点,学会识别它们,对防震减灾有重要作用。

55.震前地下水可能有哪些异常变化?

答:①水位、水量的反常变化。如天旱时节井水水位上升,泉水水量增加;丰水季节水位反而下降或泉水断流。有时还出现井水自流、自喷等现象。

②水质的变化。如井水、泉水等变色、变味(如变苦、变甜)、变浑,有异味等。

③水温的变化。水温超过正常变化范围。

④其他。如翻花冒泡、喷气发响、井壁变形等。

56.地下水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由于地下水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以它的异常变化并非一定与地震有关。影响地下水变化的因素有:气象因素,如干旱、降雨、气压变化等;地质因素,如非震的地质原因,改变了地下含水层的状态;人为因素,如用水量变化、地下工程活动、环境污染等。因此,发现异常后,要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去查明原因,做出判断。

57.动物行为异常有哪些表现?

答:多次震例表明,动物是观察地震前兆的“活仪器”,它们往往在震前出现各种反常行为,向人们预示灾难的临近。目前已发现有上百种动物震前有一定反常表现,其中异常反应比较普遍的有20多种,最常见的动物异常现象有:

——惊恐反应 如大牲畜不进圈,狗狂吠,鸟或昆虫惊飞、非正常群迁等。

——抑制型异常 如行为变得迟缓,或发呆发痴,不知所措;或不肯进食等。

——生活习性变化 如冬眠的蛇出洞,老鼠白天活动不怕人,大批青蛙上岸活动等。

58.动物行为异常一定与地震有关吗?

答:不一定。因为引起动物反常现象的因素很多,例如天气变化、环境污染、饲养不当以及动物自身不适,如生病、怀孕等等。所以,动物有反常表现不一定就是地震前兆。另外,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以后),人们情绪过分紧张,也可能在观察动物行为时出现错觉。因此,发现异常后不要惊慌,应及时反映给地震部门。

59.哪些地面动物地震之前有异常反应?异常表现形式是什么?

答:地震之前兔、猫、狗、羊、猪及牛、马、驴等大牲畜均有异常反应,大致可分狂躁型和忧郁型两种。前者表现为狂吠、哭泣、嗅地、扒地、乱咬、乱跑乱闹、警犬不听指令,猪羊和大牲畜不进圈、不吃东西、闹圈,有的挣脱缰绳逃跑;后者表现为呆滞,不吃食,猫则惊恐外逃,乱抓乱闹,有的叼着小猫搬家,有的震前跑失,震后又回来。

60.为什么动物在强震前会有异常反应?

答:动物的某些器官特别灵敏,地震前,由于大地震物理场、化学场发生改变,导致产生一系列的振动,电、磁、气象、地温等变化,使动物的某种感觉器会受到刺激而使其发生行为异常。

61.如何识别震前动物异常反应?

答:震前动物异常种类不是少数几种,一般常见动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异常的反应量大,在时间上具有相对集中出现的高潮期,在地区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对密集分布区。

62.是不是天气突然变化就一定要地震?

答:一般不是。在某些大地震前确有气象异常的记载,但气象与地震的关系是很复杂的,即使有某种关联也是比较间接的,而且只有在某些特殊条件下才能起作用。对一个地区来说,天气变化是经常发生的,而破坏性地震却是少有的。有的人一见天气变化就以为要发生地震,这种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

监测预报

63.地震预报工作中群测群防有什么重要性?

答:群测群防的根本含义是群众性的预测和群众性的防御。“以预防为主,专群结合,多路探索”,是我国地震工作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群测群防在地震预报中的重要性在于: (])我国幅员辽阔,而专业前兆台网密度不足。由地方台、企业台、水动态观测网和宏观异常群测点构成的地区性地震观测网点弥补了专业台网和手段的不足,从而提高我国地震临测预报能力。(2)专群结合可以使掌握地震知识的广大群众分布广,接近震区,尤其在震兆突发阶段.由于临震异常表现十分短暂,对大量宏观异常信息的收集,异常的落实等,可以起到上情下达和下情上述的关键作用。

64.我国当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如何?

答: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是当今世界科学的一大难题,是现代高科技的前沿课题。我国目前的地震预报水平和现状,大体可这样概括: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规律有所认识,但还没有完全认识;我们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作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预报所有的地震;我们做出的较大时间尺度中长期预报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特别是临震预报。

65.什么是地震监测设施?

答:地震监测设施,是指用于地震信息检测、传输和处理的设备、仪器和装置以及配套的监测场地。

66.什么是地震观测环境?

答:地震观测环境,是指按照国家有关标准划定的保障地震监测设施不受干扰、能够正常发挥工作效能的空间范围。

67.什么是地震预报?

答:地震预报是针对破坏性地震而言的,是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前作出预报,使人们可以防备。

68.什么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

答: 地震预报三要素,地震预报要指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这就是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完整的地震预报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69.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以分为几类?

答:地震预报按时间尺度可作如下划分:

长期预报 指对未来1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中期预报 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

短期预报 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临震预报 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70.地震预报应当由谁发布?

答:面向社会发布地震预报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

为了加强对地震预报的管理,规范发布地震预报的行为,1998年1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了《地震预报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制度。”具体规定主要是:

全国性的地震长期预报和地震中期预报,由国务院发布。

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内的地震长期预报、地震中期预报、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

已经发布地震短期预报的地区,如果发现明显临震异常,在紧急情况下,当地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发布48小时之内的临震预报,并同时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负责管理地震工作的机构和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报告。

北京市的地震短期预报和临震预报,由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负责地震工作的机构,组织召开地震震情会商会,提出地震预报意见,经国务院地震工作主管部门组织评审后,报国务院批准,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

71.怎样识别地震谣传?

答:以下几种情况可以判定是地震谣传:

①超过目前预报的实际水平,三要素十分“精确”的所谓地震预报意见。如传闻中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非常具体,甚至发震时间精确到“上午”、“晚上”。

②跨国地震预报。如果传说地震是由外国人预报的,那肯定是谣传,因为这既不符合我国关于发布地震预报的规定,也不符合国际间的约定。

③对地震后果过分渲染的传言。有时,特别是强震发生后常会出现“某个地方将要下陷”“某个地方要遭水淹”等等传言,这种耸人听闻的消息也是不可信的。

72.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

答:①不相信。尽管地震预测尚未过关,但是有地震部门在进行监测研究,有政府部门在组织和部署有关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地震谣传。

②不传播。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将要发生,是绝对不会向人民群众隐瞒的。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

③及时报告。当听到地震传闻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

④如果发现动物、植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73.地震预报难度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地震预报难度大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地震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二是地震多发生在地下深处,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难以直接探测震源深处的情况;三是强地震(尤其7级以上大地震)发生较少,因此预报实践机会少。

74.世界上取得明显减灾实效的成功地震预报是哪次?

答:我国地震工作者成功地预报了1975年2月4日发生在辽宁海城的7.3级地震,被世界科技办称为“地震科学史上的奇迹”。

震灾预防

75.为什么要开展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工作?

答:一是近年来发生破坏性地震使新建工程大量倒塌给我们的启示;二是新建工程设防是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根本措施;三是新建工程抗震设防工作标志着我国防震减灾、工程抗震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水平的提高。

76.抗震加固的原则是什么?

答: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使用,要以社会效益为主,同时注意经济和环境效益。

77.抗震加固的程序是什么?

答:抗震加固工程应严格按照抗震鉴定、加固设计、设计审批、组织施工、质量监督和峻工验收的程序办事。

78.对生命线工程抗震设防的三条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生命线工程必须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灵活的反应能力和快速的恢复能力。

79.在选择建筑物的地基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一般说来,地基的选择应该避开以下地方:(1)活动断裂带中容易发生地震的部位及其附近地区;(2)地下水位较浅的地方和松软的土地,如古河道、旧池塘或沙滩上;(3)矿山陈旧坑道容易冒顶的地方等等。

80.对现有建筑进行抗震加固主要采取哪几种措施?

答(l)构造柱。即在墙体转角处及纵、横墙交接处分别设置钢筋砼包柱和壁柱,以增强房屋抗倒塌能力。(2)钢拉杆及钢筋砼圈。即在横墙及内外纵墙上分别设置钢拉杆及钢筋砼梁,以加强房屋的整体性;(3)夹板墙。即在墙面布置钢筋网,用高标号水泥砂浆或用细石砼破喷灌,提高墙体抗震强度;(4)型钢包桩或墙。即对工业厂房的砼柱、砖柱、檐墙悬墙以及烟囱等,用型钢箍住,以提高构件的抗倒塌能力。

81.地震引起的场地震害类型?

答:有5类主要震害类型,即:(1)砂土液化,其地震破坏类型有喷水冒砂、地面沉陷、浅层滑移与侧向扩张;(2)软土震陷;(3)基岩崩塌;(4)土体边坡的不稳定(失效);(5)地震断层。其它还有:海啸、湖涌、陷落、地面和矿坑涌水等。

82.哪些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答:(一)重大建设工程;(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三)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建设工程;(四)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建设工程。

83.地震为什么会造成房屋的破坏?

答:地震时造成房屋破坏的“元凶”是地震力。什么是地震力?简单地说,这是一种惯性力,行驶的汽车紧急刹车时,车上的人会向前倾倒,就是惯性力的作用。地震时地震波引起地面震动产生的地震力作用于建筑物,如果房屋经受不住地震力的作用,轻者损坏,重者就会倒塌;地震越强,房屋所受到的地震力越大,破坏就越严重。

84.影响震时房屋破坏程度的因素是什么?

答:首先与地震本身有关,震级越大,震中距越小,震源深度越浅,破坏越重。其次是房屋本身的质量,包括其结构是否合理,施工质量是否到位等。第三是建筑物所在地的场地条件,包括场地土质的坚硬程度、覆盖层的深度等等。最后,局部地形对震害的影响也很大。

85.如何及时维修老旧房屋?

答:为了抗御地震的突然袭击,对老旧房屋要注意经常维修保养。墙体如有裂缝或歪闪,要及时修理;易风化酥碱的土墙,要定期抹面;屋顶漏水应迅速修补;大雨过后要马上排除房屋周围积水,以免长期浸泡墙基。木梁和柱等要预防腐朽虫蛀,如有损坏及时检修。

86.何谓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答: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进行的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地质稳定性评价及场地震害预测等工作。其目的是为工程抗震确定合理的设防要求,达到既安全、建设投资又合理的目的。

应急救援

87.编制地震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什么?

答:在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为了使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高效而有秩序地做好应急与抢险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

88.各类设施应急抢修预案应包括哪几方面?

答:抢修技术方案的确定;抢修工具及物资的供应;确定品种、数量及供应点所在地;抢修人员的集结、确定抢修人工种、数量、单位;抢修人员的物资向灾区输送的方式及保障。

89.次生灾害紧急处理预案应包括哪几方面?

答:(1)次生灾害源被破坏程度的调查方案;(2)控制与处理次生灾害方案; (3)恢复生产应急预案:(4)临时应急生产预案; (5)全面恢复生产,重建家园预案。

90.地震应急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1)以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做好平时的地震应急准备。

(2)充分发挥政府领导作用,组织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动员组织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

(3)采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应急的速度和效能。

91.如何预防地震次生灾害?

答:(1)制订防止地震次生灾害应急预案并付诸实施;

(2)平震结合,切实加强对次生灾害源的管理;

(3)加强对次生灾害源岗位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其应变能力;

(4)经常检查,消除隐患,备足抢险器械。

92.你是否知道我国第一支城市社区志愿者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的名称和建立时间?

答:石家庄市联盟社区地震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2003年7月3日。

地震灾害

93.你知道汶川特大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吗?

答:时间是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震中是汶川,震级是8.0级。

94.你知道汶川特大地震遇难人数、失踪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是多少吗?

答:造成 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多元人民币。

95.2014年8月3日鲁甸地震的震级是多少?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是多少?

答:6.5级。鲁甸地震中死亡617人,受伤人员3143人,经济损失约有4亿元。

96.唐山大地震为什么会造成严重灾难?

答: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市发生7.8级大地震,地震造成严重灾难的原因:一是地震震级大;二是地震震源深度浅,而且震中和震中区在市区内(称为城市直下型地震);三是唐山市大多数建筑物抗震性能较差,特别是老旧房屋完全不符合抗震要求。此外,没能做出短期和临震预报也是其原因之一。上述原因给唐山造成了惨重的伤亡和损失。

97.唐山地震发生在什么时间?震级有多大?

答:唐山大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3点43分。震级7.8级。震源深度11公里。震中烈度为Ⅺ度。

98.唐山地震损失有多大?

答:唐山地震造成了巨大损失,使一个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为一片瓦砾。北京、天津地区都受到严重波及,地震破坏范围超过3万平方公里。有感范围达14个省市自治区。

这次地震使24.2万人死亡,16.4万人受重伤。唐山市全市16万户中全家震亡的达7218户,终身致残者1700多人。

地震震毁房屋达l476万平方米,占全市公产房的77%。

这次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300亿元。

99.全国各地支援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人员有多少,其中解放军和医务人员各有多少?

答:全国支援唐山灾区的人员约15万人。其中解放军和医务人员分别有10万人和2万人。

100.简要说明唐山地震时的次生火灾?

答: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后,在唐山市发生大型火灾5起,其中出现的酒库、火柴库着火,一连烧了数日。仅天津市,据不完全统计,震时共发生火灾36起,经济损失百万元以上。从唐山地震起,到1979年12月底止,全市共发生防震棚火灾452起,烧死52人,烧伤56人,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万元。此外,正发生毒气污染7起,死亡3人,18人中毒。工业废墟堆滑坡一起,死亡30多人。

101.唐山大震后参加救灾的人员及医务人员有多少?

答:唐山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紧急会议决定调解放军北京部队、沈阳部队及有关兵种参加救灾,中央和地方各专业队伍也参与抗震救灾,震后短短四天全国支援唐山的人员约15万人。其中解放军10万人,医务人员达2万余人。

102.唐山震后,有五名矿工被困井下15天,他们赖以生存的条件是什么?

答:(1)有水作为体内补充(2)熟悉工作环境(3)团结与信心(4)最后几天保存体力耐心等待(5)地面的营救

103.2011年3.11日本东海岸大地震的震级是多少?

答:9.0级

104.2011年3.11日本东海岸大地震中产生核泄漏的核电站叫什么?

答:福岛核电站

105.日本阪神大地震是什么时间发生的?震级多大?

答:1995年1月17日凌晨5时46分(东日时间)在日本关西兵库县南部发生了震级为7.2级的地震。

106.日本阪神大震灾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答:据日本政府公布的灾情:死亡5466人,受伤3400多人,30万人无家可归。有19万多栋建筑物倒塌和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近1000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约1000亿美元。

107.日本阪神大地震灾情惨重的原区是什么?

答:阪神大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为10公里,属城市直下型地震。其特点是:(l)能量积累缓慢,爆发次数很少。(2)它造成的灾难具有多样性、多发性、同时性和连锁性,所以危害极严重。

108.我国为什么是多地震的国家?

答:我国地处欧亚大陆东南部,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菲律宾板块的挤压作用,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地震活动的范围广、强度大、频率高。在全球大陆地区的大地震中,约有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发生在我国。自1900年至20世纪末,我国已发生4¾ 级以上地震3800余次;其中,6~6.9级地震460余次,7~7.9级地震99次,8级以上地震9次。

109.我国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5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5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包括西藏、四川中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部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以及新疆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等地。

110.什么是“南北地震带”?

答:从我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中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呈南北走向的地震密集带,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强烈地震,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该带中南段。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

111.什么是地震的直接灾害?

答:地震直接灾害是指由地震的原生现象,如地震断层错动,大范围地面倾斜、升降和变形,以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等所造成的直接后果。包括:

——建筑物和构筑物的破坏或倒塌;

——地面破坏,如地裂缝、地基沉陷、喷水冒砂等;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泥石流等;

——水体的振荡,如海啸、湖震等;

——其他如地光烧伤人畜等。

以上破坏是造成震后人员伤亡、生命线工程毁坏、社会经济受损等灾害后果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112.什么是地震的次生灾害?

答:地震灾害打破了自然界原有的平衡状态或社会正常秩序从而导致的灾害,称为地震次生灾害。如地震引起的火灾、水灾,有毒容器破坏后毒气、毒液或放射性物质等泄漏造成的灾害等。

地震后还会引发种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与饥荒。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还带来新的继发性灾害,如通信事故、计算机事故等。这些灾害是否发生或灾害大小,往往与社会条件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113.地震火灾是怎样引起的?

答:地震火灾多是因房屋倒塌后火源失控引起的。由于震后消防系统受损,社会秩序混乱,火势不易得到有效控制,因而往往酿成大灾。例如,1923年9月1日的日本关东地震发生在中午人们做饭之时,加之城内民居多为木质构造,震后立即引燃大火;而震裂的煤气管道和油库开裂溢出大量燃油,更助长了火势蔓延;由于消防设施瘫痪,大火竟燃烧了数天之久,烧毁房屋44万多座,造成10多万人死于地震火灾。

114.地震水灾是怎样造成的?

答:地震引起水库、江湖决堤,或是由于山体崩塌堵塞河道造成水体溢出等,都可能造成地震水灾。例如,1786年6月1日,我国四川省康定南发生7½级地震,大渡河沿岸出现大规模山崩,引起河流壅塞,形成堰塞湖;断流10日后,河道溃决,高数十丈的洪水汹涌而下,造成严重水患。

115.震后疫病为什么容易流行?

答:强烈地震发生后,灾区水源、供水系统等遭到破坏或受到污染,灾区生活环境严重恶化,故极易造成疫病流行。社会条件的优劣与灾后疫病是否流行,关系极为密切。例如,1556年1月23日中国陕西省华县发生8级地震,史载,死亡人数“奏报有名者”达83万之众;实则直接死于地震的只有十数万人,其余70余万人均死于瘟疫和饥荒。而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震后瘟疫已得到有效的控制。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发生时正值炎热的夏季,但却创造了“大灾之后无大疫”的人间奇迹,次年春季流行传染病发病率比常年还低。

116.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答:城市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所以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117.地震时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严重?

答:火灾。

118.地震破坏作用有何特点?

答:(1)破坏面积广;(2)具有连锁性;(3)具有多发性。

119.地震灾害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答: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地震类型、地址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发震地点、社会文明程度、地区人口密集和经济发展程度。

120.大震时间与地震灾害关系如何?

客:夜间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远远高于白天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

121.为什么说社会文明程度是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之一?

答:社会文明程度决定着人类抗震防灾能力的大小。

122.简述城市地震火灾产生的原因?

答:(1)炉火引起火灾;

(2)电气设施损坏引起火灾;

(3)化学试剂的化学反应引起火灾;

(4)地震造成高温高压生产流程中的爆炸和燃烧;

(5)易燃易爆物质的爆炸和燃烧;

(6)防震棚着火引起火灾。

123.世界地震史上,造成伤亡最大的是哪次地震?伤亡多大?

答:1556年1月23日发生在我国陕西华县的8级地的震伤亡最大。据记载,直接或间接死于地震的人数约83万。

124.自有记载以来,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发生在哪里?

1962年3月19日在广东河源新丰江水库坝区发生了迄今为止我国最大的水库诱发地震,震级为6.1级。

125.世界上地震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

答:全世界地震主要分布于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至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泊尔经缅甸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以上两个地震带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所有地震释放能量的98%,我国正好介于两地震带之间,是个多地震国家。

126.地震灾害有哪些特点?

答:地震灾害特点:

(1)地震灾害严重程度与地震震级的大小、震源深度的深浅,震中距离的远近、地震动持续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

(2)地震灾害的次生灾害尤为严重,如火灾;

(3)内陆直下型地震灾害严重;

(4)地震灾害持续的时间长;

(5)地震灾害的突发性强灾害程度大;

(6)地震灾害影响面广;

(7)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地区地震灾害严重;

(8)灾害因社会和个人防灾意识不同而不同;

(9)地震灾害对城市生命线工程破坏大。

127.为什么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答: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我国处在世界上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有些地区本身就是这两个地震带的组成部分,并且广大地区都受它的影响。

128.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是哪几个?

答:我国地震较多的省(自治区)依次是台湾、西藏、新疆、云南和四川等。

129.影响地震灾害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答:有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包括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发震时间、发震地点、地震类型、地质条件、建筑物抗震性能、地区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程度和社会文明程度(包括公民防震减灾意识)等。

130.何谓地震次生灾害?

答:因地震的直接破坏而引起的一系列其他灾害,包括:建筑物、工程设施破坏而引起的火灾、水灾和煤气、有毒气体泄露;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饥荒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社会功能瓦解、社会经济瘫痪等社会性灾害。

131.什么叫次生灾害源?

答:次生灾害源是指因地震而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灾害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的贮存设施等。

132.地震造成的最普遍的灾害是什么?

答:各类建(构)筑物的破坏和倒塌。

133.地震时引发的哪种次生灾害最常见、最严重?

答:火灾。

134.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火灾发生在何时、何处?

答:1739年银川8级地震引起的火灾,大火烧了5天5夜。

135.为何城市的地震次生灾害十分突出?

答:城市人口密集,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密集,是各种生命线工程高度集中的地区,地上地下各种管网密布,所以地震次生灾害突出。

136.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水灾发生于何时何地?

答: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造成的水灾。地震时山体崩塌堵塞氓江,形成四个堰塞湖,大震后45天,湖水堵体溃决,造成下游水灾。洪水纵横泛滥,长达千余里,淹殁人员2万多,冲毁良田5万亩。

137.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影响人员伤亡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地震强度(震级和烈度);(2)震中距离;(3)震区人口密度;(4)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及密度;(5)发震季节和时间;(6)有无地震预报;(7)有无地震应急预案;(8)抢救速度;(9)人们是否具有防震减灾知识。

138.地震灾情上报内容包括哪四个方面?

答:人口影响、经济影响、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

139.震中在湖北省境内的6级以上地震有几次?震中在什么地方?

答:2次。分别是1932年4月6日麻城黄土岗6级地震,1856年6月10日咸丰大陆坝6 1/4级地震。

140.武汉历史上是否发生过破坏性地震?

答:公元1470年1月8日武昌府地震(今江夏区),震级5级。

141.中国首都圈历史上最大的地震是哪一次?最近的一次最大破坏性地震是哪一次?

答:最大地震为1679年的三河、平谷地震,震级8级,距天津约92公里,震中烈度高达Ⅺ度,天津地区烈度达Ⅶ度。最近的一次最大破坏性地震为1976年唐山地震,7.8级,距天津120公里,震中烈度高达Ⅺ度,天津地区的烈度Ⅵ一Ⅸ度。

142.本世纪以来中国首都圈内发生过哪些7级以上的地震?

答:1969年7月渤海7.4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和滦县7.1级地震。

143.地球上一年大约发生多少次地震?

答:地球上每天都在发生地震,一年约有500万次,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可能造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平均每年有十几次。

144.什么是可能发生严重地震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答: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是指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防震准备

145.怎样制定家庭防震计划?

答:一旦发生地震,就可能使我们的供电、供水、供热系统,交通系统,生活必需品供应系统,信息系统,以及医疗卫生系统遭到某种程度的破坏,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所以,我们应该制定一个家庭防震计划。

首先要排除室内高处的悬吊物,柜子上、木架上垂直摆放的物品,改变其摆放位置和方式,使其不易震倒伤人。同时要清除一切易燃易爆物品。床要搬到离玻璃窗远一些的地方。窗上贴上防碎胶条。防震用具包放在容易抓取的地方。为脱离危险,你也许只有抓取一件物品的时间,急用物品都在其中,它会帮你度过难关。这些物品中包括现金、饮用水、防流感和痢疾等的药品。

146.如何引导公众自觉掌握防震知识?

答:防震、避震知识非常丰富,包括地震基本知识、正确识别地震传言知识、各种条件下避震知识、受伤条件下自救、互救知识等。一是要加强对公众的科普宣传,引导公众自觉、主动掌握;二是要引导家庭准备好应急预案,开展家庭紧急避险、撤离与疏散的演练活动;三是要开展多种条件下应急避险演练。

147.如何加强强余震防范措施?

答:针对强余震可能带来的灾害,要提前准备好预案。地震部门要加强强余震的预报,并及时通报给各部门做好应对工作。一旦有强余震预报,各单位立即启动预案,采取措施。

148.基层单位怎样作好抗震救灾准备?

答:(l)成立抗震救灾领导机构,主要领导亲自抓,具体办事人员落实。(2)组建地震抢险、医护、治安、交通、物资、通讯专业队伍,制定行动措施,进行业务培训,落实器材物资。(3)普查房屋抗震性能,拆除危房,对抗震性能差的建筑要维修加固。(4)加强要害部门及生命线设施的抗震设防工作,防止震后次生灾害的发生。(5)储备生活必需品和抗震救灾的物资。(6)制定详尽的疏散方案,确定疏散地点及路线,并具体落实到人。(7)宣传地震知识。

149.为什么要进行防震演习?

答:防震演习是一种大众化的、大覆盖面的高效能的地震和防震对策知识宣传以及模拟防震救灾的实践活动。通过防震演习。一方面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并掌握防灾、避震、脱险及相互救治的知识和本领,了解并掌握减少或避免次生灾害发生以及有效地减少次生灾害伤亡和损失的常识和措施。提高全社会的防灾意识,增强人民群众对灾害的承受能力和防御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防震演习,提高各级政府部门的防灾减灾的组织指挥功能,地震一旦发生,各岗位人员都能熟练地采取相应的紧急对策措施,实施自救互救和修复交通、通讯、供水、供电工程,确保救灾对策实施,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150.家庭应急救援包应配备那些应急物品?

答:每个家庭应准备一个家庭应急救援包,配备一些必需的应急物品,一旦发生意外灾害,可用它进行自救与互救。

家庭应急救援包包括:

(1)应急逃生绳:承重力不小于200千克,绳直径为25毫米至30毫米,外裹阻燃材料。

(2)简易防烟面具:当遭遇火警或遇到其他有害气体侵害时,取出面具戴在头上。

(3)锤子、哨子、收音机、手电筒、电池(定期更换)等。

(4)瓶装矿泉水、压缩饼干及巧克力等饮料、食品(定期更换)。

(5)绷带、胶布、剪刀、酒精棉球、止血带等应急医药用品。

(6)常用的退烧片、止泻药、止痛片、抗生素。

(7)方便食品和瓶装水(定期更换)

151.家庭如何制定防震措施?

答:家庭防震的重点,主要是保证震时和震后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家庭的防震救灾。根据各家不同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1)学习地震知识,掌握科学的自防自救方法。

2)分配每人震时的应急任务,以防手忙脚乱,耽误宝贵时间。

3)确定疏散路线和避震地点,要作到畅通无阻。

4)加固室内家俱杂物,特别是睡觉的地方,更要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

5)落实防火措施,防止炉子、煤气炉等震时翻倒;家中易燃物品要妥善保管;浴室、水桶要储水,准备防火用沙;学习必要的防火、灭火知识。

6)学会并掌握基本的医疗救护技能,如人工呼吸、止血、包扎、搬运伤员和护理方法等。

7)适时进行家庭应急演习,以发现弥补避震措施中的不足之处和正确识别地震谣传。

152.每个家庭应从哪些方面做好防震准备?

答:树立“宁可千日不震,不可一日不防”的震情观念,每个家庭要根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制定防震避震预案,为震时自救和互救创造条件。例如,对自家住房的抗震能力,周围的环境,室内水、电、煤气等设施的状况,各类物品的存放条件,疏散通道是否畅通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处在已有地震短临预报的地区,还应准备自救必备的物品。

153.怎样摆放室内物品才有利于避震?

答:地震时,室内家具、物品的倾倒、坠落等,常常是致人伤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家具物品的摆放要合理:

——防止掉落或倾倒伤人、伤物,堵塞通道;

——有利于形成三角空间以便震时藏身避险;

——保持对外通道的畅通,便于震时从室内撤离;

——处置好易燃、易爆物品,防止火灾等次生灾害的发生。

154.怎样防止家具物品震时倾倒或坠落?

答:——把悬挂的物品拿下来或设法固定住;

——高大家具要固定,顶上不要放重物;

——组合家具要连接,固定在墙上或地上;

——橱柜内重的东西放下边,轻的东西放上边;

——储放易碎品的橱柜最好加门、加插销;

——尽量不使用带轮子的家具,以防震时滑移。

155.为什么卧室的防震措施最重要?

答:地震可能发生在你睡觉的时候,睡觉时你对地震的警觉力最差,从卧室撤往室外的路线较长,因此,按防震要求布置卧室至关重要。

——床的位置要避开外墙、窗口、房梁,摆放在坚固、承重的内墙边;

——床上方不要悬挂吊灯、镜框等重物;

——床要牢固,最好不使用带有轮子的床;

——床下不要堆放杂物;

——可能时给床安一个抗震架。

156.怎样在室内准备好避震的场所和通道?

答:·应准备的避震场所

——将坚固的写字台、床或低矮的家具下腾空;

——把结实家具旁边的内墙角空出来;

——有条件的可按防震要求布置一间抗震房。

·保持室内外通道的畅通

——室内家具不要摆放太满;

——房门口、内外走廊上不要堆放杂物。

157.为预防次生灾害应处理好哪些不安全品?

答:·仔细放置好家中的危险品

——易燃物,如煤油、汽油、酒精、油漆、稀料等;

——易爆品,如煤气罐、氧气包等;

——易腐蚀的化学制剂,如硫酸、盐酸等;

——有毒物品,如杀虫剂、农药等。

·把用不着的尽早清理掉或存放好

——防撞击,防破碎;

——防翻倒,防泄露;

——防燃烧,防爆炸。

158.家中应常备哪些震后急需用品?

答:——生活日用品,如水、食品、衣物、毛毯、塑料布等;

——必要的常用药品,如治疗感冒、肠胃病的药,一般外伤用药等;

——照明用品,如应急灯、手电筒(电池)或自动充电电筒、蜡烛等;

——必要的身份证件等重要物品。

这些东西集中存放在“家庭防震包”或轻巧的小提箱里。

159.睡觉时哪些物品应放在床头边?

答:为预防地震的突然袭击,睡觉前,应检查下列物品是否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

——眼镜,如果你是近视眼,这是你不能离开的;

——手机(别忘充电),这是你与他人联系的重要工具;

——手电筒,黑暗中你必须使用它;

——如有必要,可准备一个自用的防震包,但一定要放重要的东西。

如何避震及自救互救

160.什么是室内的避震空间?

答:由于预警时间毕竟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

室内易于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

——炕沿下,结实牢固的家具附近;

——内墙(特别是承重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

室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

——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炕上;

——周围无支撑物的地板上

——外墙边、窗户房。

161.避震时须把握什么原则?

答: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震时,每个人的处境千差万别,避震方式不可能千篇一律。例如,是跑出室外还是在室内避震,就要看客观条件:住平房还是楼房,地震发生在白天还是晚上,房子是不是坚固,室内有没有避震空间,室外是否安全,等等。

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 避震能否成功,就在千钧一发之间,容不得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有的人跑出危房后又转身回去救人,结果自己也被埋压。记住,只有保存自己,才有可能救助别人。

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 擅自行动,盲目避震,只能遭致更大不幸。

162.避震时应怎样保护自己?

答:采取有利于避震的姿势

——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

——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

——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保护身体的重要部位;

——保护头颈部: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

——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

——保护口、鼻: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

163.家住楼房怎样避震?

答:室内较安全的避震地点

——坚固的桌下或床下;

——低矮、坚固的家具边;

——开间小、有支撑物的房间,如卫生间;

——内承重墙墙角;

——震前准备的避震空间。

震时要注意

——千万不要滞留在床上;

——千万不能跳楼;

——不要到阳台上去;

——不要到外墙边或窗边去;

——不要到楼梯去;

——不要去乘电梯;如果震时在电梯里,应尽快离开;若门打不开要抱头蹲下,抓牢扶手。

164.家住平房怎样避震?

答:有条件时尽快跑到室外避震如果屋外场地开阔,发现预警现象早,可尽快跑出室外避震。

室内避震较安全的地点

——炕沿下或低矮、坚固的家具边;

——坚固的桌子下(旁)或床下(旁)。

震时不可取的行为

——滞留在床(炕)上;

——躲在房梁下;

——躲在窗户边;

——破窗而逃(以免被玻璃扎伤或摔伤)。

165.在工作岗位怎样避震?

答:——尽快躲在坚固的办公桌下或桌旁,震后迅速有序撤离;

——正在工作的工人要立即关闭机器,切断电源,迅速躲在安全处;

——火车司机要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稳缓地逐渐刹车;

——特殊工作部门(如电厂、煤气厂、核电站等),应按地震应急预案的规定行动。

166.在户外怎样避震?

答:·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

——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

——过街桥、立交桥;

——高烟囱、水塔等。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

——变压器、电线杆、路灯等;

——广告牌、吊车等;

——砖瓦、木料等物的堆放处。

避开其他危险场所

——狭窄的街道;

——危旧房屋、危墙;

——女儿墙、高门脸、雨棚;

——危险品如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167.在野外怎样避震?

答: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

——不要在山脚下、陡崖边停留;

——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沟坎下;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避开水边的危险环境

——河边、湖边、海边,以防河岸坍塌而落水,或上游水库坍塌下游涨水,或出现海啸;

——水坝、堤坝上,以防垮坝或发生洪水

—桥面或桥下,以防桥梁坍塌时受伤。

168.遇到次生灾害怎么办?

答:·在室内遇到火灾

——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必要时要匍匐前行;

——设法隔断火源。

·在野外遇到水灾

——如果江河湖海涨水,要向高处跑;

——迅速离开桥面。

·遇到毒气泄漏

——遇到化工厂等着火,并有毒气泄漏,不要朝顺风的方向跑,要尽量绕到上风方向去;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不要使用明火。

169.被困在室内应如何保护自己?

答:震后余震不断发生,你的环境可能进一步恶化,等待救援要有一定时间,因此,你要尽量保护自己。

  • 沉住气,树立生存的信心,要相信一定会有人来救你。

  • 保持呼吸畅通,尽量挪开脸前、胸前的杂物,清除口、鼻附近的灰土。

  •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

  • 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

  • 搬开身边可移动的杂物,扩大生存空间。

  • 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进一步被埋压。

170.在废墟中如何设法逃生?

答:①设法与外界联系。仔细听听周围有没有人,听到人声时敲击铁管、墙壁,以发出求救信号。

②与外界联系不上时可试着寻找通道。观察四周有没有通道或光亮;分析、判断自己所处的位置,从哪儿有可能脱险;试着排开障碍,开辟通道。

③若开辟通道费时过长、费力过大或不安全时,应立即停止,以保存体力。

171.地震时,被埋压在废墟下,暂时不能脱险应怎样保护自己?

答:①保存体力。不要大声哭喊,不要勉强行动。②延缓生命。寻找食物和水;食物和水要节约使用;无饮用水时,可用尿液解渴。③如果受伤,想办法包扎;尽量少活动。

172.震后救人的原则是什么?

答:①先救近处的人。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萍水相逢的路人,只要近处有人被埋压就要先救他们。相反,舍近求远,往往会错过救人良机,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②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加快救人速度,尽快扩大救人队伍。

③先救青壮年。这样可使他们迅速在救灾中发挥作用。

④先救“生”,后救“人”。唐山地震中,有一个农村妇女,她为了使更多的人获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使之可以呼吸,然后马上去救别人;结果她一人在很短时间内救出了好几十人。

173.怎样寻找被埋压人员?

答:①先仔细倾听有无呼救信号,也可用喊话、敲击等方法询问埋压物中是否有待救者。

②如果听不到声音,可请其家属或邻居提供情况。

③根据现场情况,分析被埋压人员可能的位置。

174.扒挖被埋人员时怎样保证他的安全?

答:①使用工具扒挖埋压物,当接近被埋人员时,不可用利器刨挖。

②要特别注意不可破坏原有的支撑条件,以免对埋压者造成新的伤害。

③扒挖过程中应尽早使封闭空间与外界沟通,以便新鲜空气注入。

④扒挖过程中灰尘太大时,可喷水降尘,以免被救者和救人者窒息。

⑤扒挖过程中可先将水、食品或药物等递给被埋压者使用,以增强其生命力。

⑥施救时尽量先将被埋压者头部暴露出来,清除其口、鼻内的尘土,再使其胸腹和身体其他部分露出。

  • 对于不能自行出来者,应使其尽量暴露全身再抬救出来,不可强拉硬拽。

175.怎样延长生存时间?

答:(1)树立坚定的生存信念;

(2)不要大哭大叫,减少体力消耗;

(3)尽量注意休息,保存体力;

(4)寻找一切可以维持生命的食物和水;

(5)设法包扎伤口,等待救援,并设法与救援人员取得联系。

176.无法脱险时怎样求救?

答:当听到废墟外面有声音时,要不间断地敲击身边能发出声音的物品,如金属管道等,向外界求援。想尽一切办法与外面救援人员联系。

177.地震中遇到特殊危险怎么办?

答:(1)燃气泄露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千万不要使用明火,震后设法转移。

(2)遇到火灾时:趴在地上,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地震停止后向安全地方转移,要匍匐、逆风而进。

(3)毒气泄露时:遇到化工厂着火,毒气泄漏,不要向顺风方向跑,要绕到上风方向,并尽量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4)应注意避开的危险场所:生产危险品的工厂,危险品、易燃、易爆品仓库等。

178.因地震被埋压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当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至关重要的是不能在精神上发生崩溃。对生存获救要有信心。要谨防烟尘呛闷窒息的危险,可用毛巾等捂住口鼻,尽量想法摆脱困境。不得已需留在原地等候救援时,不可盲目呼救,尽量减少体力消耗,寻找一切可以充饥的物品;利用一切办法与外面救援人员进行联系(如敲击器物),积极主动配合地面营救。

179.如何寻找被埋压者的目标?

答:(1)找熟悉情况的人指点;(2)按照当地居住习惯或在门窗附近寻找;(3)对话联系以及与被埋压者敲击器物联络;(4)俯身趴在废墟上面仔细听寻;(5)尽可能借助一切有效的工具或手段;(6)不要轻易离开寻找目标及环境;(7)有组织地分面分片分户包干彻底寻找。

180.在挖掘扒救被埋压着时,应遵循什么样的扒救次序?

答:(1)确定头部位置,先将头部扒出,并设法将呼吸道的堵塞物排除。(2)上肢;(3)下肢;(4)在无法确定伤情之前,绝对禁止强力牵拉四肢;(5)切忌因救人心切,忽略上下左右的环境伤害其它未被挖救者。

181.地震后,应给予被救出人员哪些特殊护理?

答:①蒙上他的双眼,使其避免强光的刺激。

②不可让其突然进食过多。

③要避免被救的人情绪过于激动,给予他必要的心理抚慰。

④对受伤者,要就地做相应的紧急处理。

182.抢救埋压窒息伤员,有几种人工呼吸方法?

答:(l)口对口吹气法;(2)仰卧压胸法;(3)心脏挤压术;(4)针刺疗法。以上几种方法可以交替进行。

183.常用的人工简易止血方法有哪几种?

答:(1)指压止血法;(2)加压止血法;(3)止血带止血法。

184.怎样给伤员包扎?

答:①包扎的动作要轻、快、准、牢。避免碰触伤口,以免增加伤员的疼痛、出血和感染;

②对充分暴露的伤口,要尽可能的先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再进行包扎;

③不要在伤口上打结,以免压迫伤口而增加痛苦;

④包扎不可过紧或过松,以防滑脱或压迫神经和血管,影响远端血液循环。如是四肢,要露出指(趾)末端,以便随时观察肢端血液循环情况。

185.为什么灾难来临时自救互救至关重要?

答:时间就是生命,多次强烈地震的救灾过程表明,灾民的自救互救能最大限度地赢得时间,挽救生命。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后,唐山市区(不包括郊区和矿区)的70多万人中,约有80%~90%即60多万人被困在倒塌的房屋内,而通过市区居民和当地驻军的努力,80%以上的被埋压者获救,灾民的自救与互救使数以十万计的人死里逃生,大大降低了伤亡率。

186.地震后居民应采取那哪些措施?

答:地震后的应采取的措施:

1).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人多先找藏身处。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远离危险区。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被埋要保存体力。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187.学校人员如何避震?

答: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指挥学生有秩序地撤离。在比较坚固、安全的房屋里,可以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教学楼内的学生可以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决不可让学生们乱跑或跳楼。

188.地震时,在街上行走时如何避震?

答:地震发生时,高层建筑物的玻璃碎片和大楼外侧混凝土碎块、以及广告招牌,马口铁板、霓红灯架等,可能掉下伤人,因此在街上走时,最好将身边的皮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无物品时也可用手护在头上,尽可能作好自我防御的准备,要镇静,应该迅速离开电线杆和围墙,跑向比较开阔的地区躲避。

189.地震发生时行驶的车辆应如何应急?

答:(1)司机应尽快减速,逐步刹闸; (2)乘客(特别在火车上)应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并注意防止行李从架上掉下伤人,面朝行车方向的人,要将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垫上,护住面部,身体倾向通道,两手护住头部;背朝行车方向的人,要两手护住后脑部,并抬膝护腹,紧缩身体,作好防御姿势。

190.楼房内人员地震时如何应急?

答:地震一旦发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判别震动状况,千万不可在慌乱中跳楼,这一点极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或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开间小的厨房、厕所去暂避一时。因为这些地方结合力强,尤其是管道经过处理,具有较好的支撑力,抗震系数较大。总之,震时可根据建筑物布局和室内状况,审时度势,寻找安全空间和通道进行躲避,减少人员伤亡。

191.在商店遇震时如何应急?

答:在商店遇到地震时,要保持镇静。由于人员慌乱,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难通道阻塞。此时,应躲在近处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边(避开商品陈列橱),或朝着没有障碍的通道躲避,然后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处于楼上位置,原则上向底层转移为好。但楼梯往往是建筑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准脱险的合适时机。服务员要组织群众就近躲避,震后安全撤离。

192.震后如何自救?

答:地震发生后,应采取以下措施自救:

1)、地震时如被埋压在废墟下,周围又是一片漆黑,只有极小的空间,你一定不要惊慌,要沉着,树立生存的信心,相信会有人来救你,要千方百计保护自己。

2)、地震后,往往还有多次余震发生,处境可能继续恶化,为了免遭新的伤害,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环境。此时,如果应急包在身旁,将会为你脱险起很大作用。

3)、在这种极不利的环境下,首先要保护呼吸畅通,挪开头部、胸部的杂物,闻到煤气、毒气时,用湿衣服等物捂住口、鼻;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发生后,环境进一步恶化。

4)、设法脱离险境。如果找不到脱离险境的通道,尽量保存体力,用石块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向外发出呼救信号,不要哭喊、急躁和盲目行动,这样会大量消耗精力和体力,尽可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闭目休息, 等待救援人员到来。如果受伤,要想法包扎,避免流血过多。

5)、维持生命。如果被埋在废墟下的时间比较长,救援人员未到,或者没有听到呼救信号,就要想办法维持自己的生命,防震包的水和食品一定要节约,尽量寻找食品和饮用水,必要时自己的尿液也能起到解渴作用。

193.在地震中应该怎么办?

答: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总结有以下几点:

1).保持镇静。

2).止血、固定砸伤和挤压伤

3).妥善处理伤口。

4).防止火灾

194.公共场所怎样避震?

答: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要避开人流,避免被挤到墙壁或栅栏处。

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 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后悬挂物。

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地震过去后再下车。

正在上课的学生,迅速在课桌下躲避,震后在教师指挥下迅速撤离教室,就近在开阔地带避震。

避震时用双手、书包或其他物品保护头部。

震后疏散要听从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拥挤,尽量避开人流;如被挤入人流,要防止摔倒;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保护自己,用肩和背承受外部压力;解开领扣,保持呼吸畅通。

195.室内怎样避震?

答:地震发生后,如来不及撤离建筑物,千万要沉着冷静,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利用建筑物内的避震有利部位,如坚固的桌椅下,睡床下,逃往小跨度的厨房、厕所、小房间、墙角,万万不能在窗户、阳台、楼梯、电梯及附近停留。

196.在商场、书店、展览馆、地铁等处怎样避震?

答:选择结实的柜台、商品(如低矮家具等)或柱子边,以及内墙角等处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东西护头;避 开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197.在影剧院、体育馆等处怎样避震?

答: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注意避开吊灯、电扇等悬挂物;用书包等保护头部;等地震过去后,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198.身体被压后应该怎么办?

答:震后,余震还会不断发生,环境还可能进一步恶化,所以要尽量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稳定下来,设法脱险。

设法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悬挂物或其他危险物;搬开身边可移动的碎砖瓦等杂物,扩大活动空间。注意,搬不动时千万不要勉强,防止周围杂物进一步倒塌;设法用砖石、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时再被埋压;不要随便动用室内设施,包括电源、水源等,也不要使用明火;闻到煤气及有毒异味或灰尘太大时,设法用湿衣物捂住口鼻;不要乱叫,保持体力,用敲击声求救。

震后生活须知

199.在地震灾后特殊环境下怎样生活?

答: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

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

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

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灭病。

200.搭建防震棚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1)棚舍搭建的场地要开阔,农村要避开危崖、陡坎、河滩等地,城市要避开高楼群和次生灾害源区,不要建在危楼、烟囱、水塔、高压线附近,也不要建在阻碍交通的道口及公共场所周围,以确保道路畅通。

(2)在防震棚中要注意管好照明灯火、炉火和电源,留好防火道,以防火灾和煤气中毒。

(3)防震棚顶部不要压砖头、石头或其他重物,以免掉落砸伤人。

201.地震时,露宿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发生地震后,许多房屋不再安全,或者房屋内无法住人,人们万不得已唯有在外露宿。在露宿时,我们应该尽力利用我们身边有限的资源,确保健康。露宿地点应选择干燥、避风、平坦之处。在山上露宿时,最好选择东南坡,因为那里不仅避风,而且早上能最早见到太阳。露宿要注意防风、防湿、保温,防范蚊虫、毒虫叮咬。如被毒蛇毒虫咬伤,应立即用绳带在伤口上方缚扎,阻止毒素扩散,并尽快送医院救治。在紧急情况下,可用肥皂水清洗伤口,用口吮吸毒液(边吸边吐,并用清水漱口)。如有蛇药,可按说明外涂或口服。

202.地震时,如何寻找水源?

答:根据震前了解的当地水源分布,并通过现场调查,寻找水量充分、水质良好、便于保护的水源。震后一切水源都可能受污染,因此对所有水源都要重新检验,确定可否饮用。选定的水源要加强防护,清除周围50米以内的厕所、粪坑、垃圾堆以及尸体等污染源,建立水源保护制度,设岗哨看管,防止坏人投毒。

203.地震时,如何对饮用水进行净化和消毒?

答:(1)混水澄清法:用明矾。硫酸铝、硫酸铁或聚合氯化铝作混凝剂,适量加入混水中,用棍棒搅动,待出现絮状物后静置沉淀,水即澄清。没有上述混凝剂时,可就地取材,把仙人掌、仙人球、量天尺、木芙蓉、锦葵、马齿苋、刺蓬、榆树、木棉树皮捣烂加入混水中,也有助凝作用。

(2)饮水消毒法:煮沸消毒,也可用漂白粉等卤素制剂消毒饮用水。按水的污染程度,每升水加1—3毫克氯,15—30分钟后即可饮用。为验证氯素消毒效果,加氯30分钟后应做水中剩余氯测定,一般每升水中还剩有0.3毫克氧时,才能认为消毒效果可靠。个人饮水每升加净水锭两片或2%碘酒5滴,振摇两分钟,放置10分钟即可饮用。

204.地震时,灾区不能吃的食品有哪些?

答:(1)被水浸泡的食品,除了密封完好的罐头类食品外都不能食用;

(2)已死亡的畜禽、水产品;

(3)压在地下已腐烂的蔬菜、水果;

(4)来源不明的、无明确食品标志的食品;

(5)严重发霉(发霉率在30%以上)的大米、小麦、玉米、花生等;

(6)不能辨认的蘑菇及其他霉变食品;

205.地震时,如何保护水源?

答:水井要建井台,挖排水沟。由当地居民中的骨干分子管理周围清洁卫生。取水要用公用水桶。禁止在井旁洗脏物和喂饮牲畜。由防疫人员定时消毒。

同时,积极修复自来水系统和水井,必要时打临时浅水井。